联系人:黄经理
网 址:http://www.dolzhanskiy.com
地 址: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杭州宏丰家居城
对待窗口的专注,凝结成一瞬间的图片,那种平视的㊣美,正是每一个艺术家所长久期待的真诚,只要投入了情感的专注与期待,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类纪实性影像绝大多数不是由专业新闻记者而是由普通人拍摄的,它们不是为新闻报道服务的,而是类似于视觉日记,记录隔㊣离期间的私人感受。
2020年3月5日至2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起了“2020窗口档案”征集活动,征集在疫情下,人们用快门留下的珍贵瞬间。如在征集启事中说到:“2020年的窗口,是凝视的眼睛,是闪动的快门,是疫情的听诊器,是加油的麦克风……”
4月26日,在清华大学109周年校庆纪念日当天,这些档案经过甄选□□、复评与终评,最终与大家见面。据悉,这次征集得到全世界的响应,两周时间内共收到6000余件影像,创作者㊣既包括知名艺术家和新闻记者,也有普通民众,最终选出200余件影像作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和策展人苏丹说:“瘟疫终将过去但记忆应当永存,2020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必须永远铭记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全人类因遭遇了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而具有了许多相似的行为□□、采取了近似的行动。这些行动是超越空间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
苏丹说:“我们看到在限行□□、封城□□、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思想□□、情感却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自由飞翔。于是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不仅鸟鸣重回树间,而且问候□□、哭泣□□□□、呐喊□□、赞美无时㊣不在那些窗后。窗口是空间的,它介乎于沟通✅和间隔之中;窗口是个通道,用于信息的交流;窗口也是视觉的和思想的跑道,承载着畅想的放飞和理智的回归;窗口还是问候和呐喊的麦克风,从邻里到社区,从城市到世界。”
“窗口2020——疫情时期图像档案展”共分为“空间的窗口”□□□、“相识的界面”□□□、“探寻的通道”□□□、“展示和㊣表达的舞台”四类主题进行展出。这些海量的图像信息,俨然是对此次重大事件的肖像素描。它既是整体的,又是复杂的。艺术博物馆是个储存记忆的牢靠之地,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历史的曝光。我们分享部分影像档案,让我们重温那些特殊日子里的感动□□、泪水与勇气。
解读:来美国办展,滞留在这里。纽约迅速变为全球疫情之最。而纽约的布鲁克林和威廉斯堡又是纽约最重灾区之一,这正是我纽约工作室所在地;莫名其妙地成了全球疫情中心。上大学的女儿和侄女在这个特别时期,最好和家人在一起,自然都集中到这里(我还收留了女儿的一个同学),她们都需要隔离14天。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助我妹妹做家务,带好口罩和手套上下送饭。像印版画一样认真;一丝不苟地✅把病毒拒绝在我的领地之外。幸亏,后面有一个小院子,边上有一颗巨大的玉兰,它似乎比往年开的都热烈(也许是由于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关注过它)。怒放的它真像是在嘲讽人类的愚昧与囧境。唉,只能说:玉兰不知愁滋味。
解读:我常常沉迷于历史或汉字的线索中望文生义;执着于用我的方式与树木/文物或老建筑進行对话;也特别在乎用音乐的呼吸与空间里的光影产生时间的摩擦。
这次演出的听众都是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他们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影像和图片;其中有一部分是当年的武汉保卫战的珍贵资料。
在武汉的汉阳有一个始建于北宋的古琴台,在嘉庆年间重修,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人称天下第一知音之台。
而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在清华艺术博物馆内,用一台钢琴与这些客观的历史影像进行独自的对话,我给这次的作品起名为《琴台琴》
我一直认为客观比诚实更重要,也一直认定艺术家的态度不是帽子而是尺子,所以,也可以称这样的系列的艺术形式为【客观+】
解读:这张照片是在国际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日拍摄的。这个想法是邀请人们分享他们用白色卡片摆姿势的方式来推广这些概念,尽管被限制在家里,但还是很有✅创意。
解读:2020年3月3日,摄于辽宁辽阳市民欣家园。疫情下,漫天飞雪中,楼上的老人家打开窗户,观赏雪中的景色,呼吸着清爽的空气。
解读: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小县城实行“战时管制”的第40天。透过窗,黑云压城□□□□、似乎将至,一种压抑感直逼心✅头,散发到发梢□□□□、指甲……每年过春节都会回到老家,这里是祖辈生长过的土地,这座虽谈不上十分富饶但却十分美丽动人的小山村,如今却显得格外㊣不一样。老家家宅楼下是政府设置的路障卡点,也是党员岗,道路中间迎风飘扬的一抹鲜艳,此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籍。昨天竹山县疫情防控实现了“三清零”,等待“战时管制”的解除,而我也曾志愿加入过这场无声战斗。加油中国!
解读:2020年1月23日起,本应喜迎鼠年春节,病魔却突然来袭,武汉“封城”,各省先后一级响应。地处云南省昆明市的富民县,也进入隔离管理。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也同时响应政府要求,合唱团“封团”,暂停合唱团一切活㊣动,停止排练□□□、禁止聚集,身在县城的合唱团团长张晓明都无法进入小水井村,唯一的沟通手段就是手机联系□□、微信交流。
解读:该商家老板是大部分实体商家的缩影,甚至不用交流也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在这之前,他所有的规划都像往年一样,可这次的疫情是商家老板意想不到的,相比以往门庭若市的营生,眼下只剩不知所措的反差,面对压力,老板不得不做出决定。
解读:社运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曾经熙熙攘攘的尖沙咀,如今许多店铺无人问津,甚至关门倒闭。可是店家回馈社会,推出“每人10个口罩”活动,不见你争我抢的景象,而是有秩㊣序地□□□、自发地排队。但愿未来香港人的心窗仍未关。
解读:许多天没有下楼,也没有晒太阳了,孩子奶奶想了个办法,把窗户✅和纱窗都打开,把凳子放在桌子上,给娃穿上羽绒服,让他在窗口晒会儿太阳纱窗的安装方法技巧,补充维生素D。
解读:窗框跟建筑物外墙一般厚,具有一些功能:照明,通风,偶尔可㊣以看看外面,与外界交流。我打开窗,深吸一口气,像是想要尽情感受肺里的新鲜空气……我觉得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窗户,那样有形的外延,多么神秘。要理解它们,有必要将它们囚禁于四方天地之间。一扇窗的空间让观察者渴望往外望。而新的窗户,窗户背后的街上发生的一切,如同催化剂般代替了所有,向内延伸。它通过简单的邪恶愉悦或外部视觉的自满审美,贪婪地渴求着故事。这些故事不属于我们,是我们想要了解更多。同时,我们陷入了一种无法动弹的状态,让我们无从了解。这种场景里难以捉摸的交流性造成了非言语的交流性,窗户被迫留在四方天地之间,从冰冻的水泥复合物中透过丝丝光线。对于所观察到的材料,没有必要进行准确的复杂加工,目标该是那些讲述着自己未曾察觉的故事的主体,在稀松平常的每一天㊣里,它们改变着客体,变成了一种表现。它们被堆积在一起,让外界无法接近。隔离,空荡,冠状病毒。
解读:拍摄于高铁G2989(贵州铜仁候车室)。母子温馨的场景让人感动,同时,疫情期间的小孩防御却令人忧虑。
解读:春节前从武汉回老家天水陪父母过年,1月23日突闻武汉因新冠疫情封城。大年初三社区防疫人员上门登记返甘人员信息,被要求在家自行隔离医学观察。为杜绝感染的风险,严格按照隔离要求在家自✅行隔离了20多天。早上接到防疫人员的电话说:“感谢你和家人的积极配合,隔离可以解除了。”今天的阳光格外温暖,趁着难得的温暖给㊣老父亲理个发,让大家清清爽爽地享受春的温暖与明媚。谨以此片纪念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
解读:一个看着窗外的小孩,她想看什么呢?也许纱窗多少钱一扇,她想看昔日向她招手的小伙伴;也许,她想看春天什么时✅候回来……
解读:肯德基闭门谢客,尚可做外卖生意,外面阳光明媚,透过橱窗看里面,信息量太大,各种广而告之,食材放置在曾经整齐的餐桌椅上,只有一位带口罩的人员在准备工作。
解读:2020年3月11日晚上8点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团结广场”轻轨站(Piazza Unità)。在意大利宣布全国封城之后,出门须自带“出门自我申明”。平时人满为患的轻轨上几乎㊣空无一人,看来不需要人聚在一起才叫团结“Unità”。
解读:越冬来的红嘴鸥离开了往年游人如织的湖湾□□□□、公园□□、河道,飞到城里觅食,它们成百上千盘旋于道路与楼宇的上空,饥饿的叫声此起披伏,凄厉而尖锐。
解读:疫情期间,进出校门都需要测量体温,当我被一把体温枪指着脑袋时,忽然想起亚当斯拍摄的著名新闻照片《阮玉鸾将军对越共上尉执行死刑》。于是我随即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画面中的三个“我”,是执行者,是被执行者,也是旁观者。或许这场瘟疫应该让我们开始反思,谁是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
解读:空军第四次向武汉大规模空运医疗队队员和物资。2020年2月17日上午,人民空军再次出动“胖妞”运-20等三型多架运输机,从上海虹桥等7个机场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湖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民警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警卫和保障工作。
解读:一场大雪袭来,在醒目的红色标语掩映下,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风雪无阻24小时不间断值守,这是疫情期间的主要当地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
解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万千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现场,为人民筑起健康防线,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穿上“白衣铠甲”,在前线冲锋陷阵,与病毒殊死搏斗。在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女医㊣护人员在“疫情”之下,对患者病理进行检测□□□、筛查。
解读:自春节疫情爆发,人们宅家里持续一个多月,偶尔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公园里会有沐浴阳光的人们,唯一与往常不同的就是每个人进公园要测体温,要带着口罩。人们健身慢跑,舒放身心,孩子们的嬉戏欢笑,让人感慨。在呼吸要小心受制的日子里,人们对于阳光□□、春天□□□、健康依然有强烈的渴望。
解读:高速路口是防疫工作的重要阀门,而坚守在㊣一线的工作队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日晚摄于东莞市东莞站收费站,真实记录了防疫人员在工作间隙的生活状态,通过半遮掩的帐帘体现疫情期间独有的隔离感。
徐崇德 防疫“门神”——致敬正在防疫一线时,山东青岛市大学路上,一对拍摄婚纱照的准新人拍摄完毕后,立即戴上了口罩离开拍摄地。据这位㊣摄影师介绍,新娘化妆后不能戴口罩,以免破坏妆容,只有全部拍摄项目完毕后才能戴上口罩。
疫情期间,自我隔离在家囤水。天窗是光的来源,也是分割内与外的一道屏障。水是力量,天是希望。隔离防疫,蓄势待发。通过天与水的静态呈现人因疫情积蓄力量的内在张力。
我比较宅,微信朋友圈是我社交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2020年的这个初春。往年正常的开工㊣日于今年已过去一个多星期,但何时复工仍然未知,这近一个月的所闻刺激着我想要表达些什么,于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召集了两三位同事一起,协助创作了这幅《色相-微光》的作品,并于一个星期后完成后期制作,写了一篇原创公众号,发了一条朋友圈。《色相》系列创作已延续创作了几年,此次由于疫情临时起意创作了(应该是)这最后一幅,算作收尾。
我在了解到这次倡议前就画了这幅自画像,我希望通过它反映我们当下的“囚禁”状态。强烈的光线证明太阳的存在,一个美丽的春日,却要在强制隔离中度过。栏杆的阴影将我们与外界分隔开来,可就在几天前,我们还亲密无间。我望向摄像头,仿佛在问一个假设的对话者:还有多久?
我的爷爷奶奶,一起相伴了60多个岁月。即便爷爷双目失明十余年,即便现在双腿瘫痪不能下床行走,奶奶也一直在他身边。疫情初始,奶奶有一次上街买菜捡路边遗弃的口罩,听到后我感到很心疼,于是我买了200个口罩送给爷爷奶奶还有旁边的邻居们。希望此次疫情能够快点结束。
突发疫情期间大家都居家隔离,好友们同时以发送戴口罩相片的方式为朋友举办特殊的生日聚会。因为寿星的昵称叫“草莓”,我们每人的生日祝福照片上要有草莓元素,“云庆生”使得疫情严峻时期的好友们感到了友谊和欢乐。
后记:因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起了“2020窗口档案”征集活动,我们看到每一名普通人镜头里的疫情,这一张张照片宛如一扇扇“窗户”看到了每个人带有温度的生㊣活□□、思索与情感。无关国界与民族,COVID-19病毒带来的疫情是全人类的危机,需要全人类团结凝聚□□、共同抵抗。